简介

    武威亦称凉州,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,是“人烟扑地桑拓稠”的富饶之地,素有“银武威”之称。武威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,旅游资源非常丰富,主要有中国旅游标志“马踏飞燕”出土地雷台,号称“陇右学宫之冠”的武威文庙,丝路名刹海藏寺,堪称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及沙漠公园、西郊公园等。

历史

    武威有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,历史的长河曾在这里抛洒过晶莹的珍珠。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,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。2100年前匈奴人修筑的故臧城,成为今天凉州城最早的雏形。

    公元121年,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,大败匈奴,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。为显示汉军的武功军威而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郡。

    三国时,魏文帝因这里地处西方气候寒冷而设置凉州,上升为全国十三州之一,凉州从此在历史上奠定它的重要地位。东晋十六国时期,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四个凉国都曾在这里建都兴国,加之隋末唐初李轨在这里建立大凉国,凉州成为显赫一时的“五凉古都”。

    1028年,宋天圣六年,党项族占领凉州,沿置西凉府。1038年,李元昊称帝,称西夏。“大夏开国,奄有西土,凉为辅郡,亦已百载。”凉州由西夏统治190余年。1949年9月16日,武威解放。

最佳旅游时间

   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到武威旅游的最佳时间。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的河西走廊上,这里北邻内蒙,南接青海,气候总体呈现温带大陆性特点。按地形武威市可分为三部分,北部荒漠区干旱少雨、风沙较大,中部平原区地势平坦、气候良好,是著名的粮食和水果产区,南部祁连山区凉爽多雨、林木茂盛,是休闲避暑的旅游胜地。

    夏秋正值雨季,湿润的气候能够让旅途更加舒适,正是游览天祝三峡、黄羊川、马牙雪山的最佳时节。此外,雷台、文庙则是不论何时来武威都不容错过的景点。

马踏飞燕

        马踏飞燕于1969年在武威雷台墓,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,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。

        铜马昂首,四蹄翻腾,马尾高扬,口张作嘶鸣状,以少见的“对侧快步”的步伐奔驰向前。其三足腾空,后右蹄踏在一只正在振翼奋飞的燕背上,燕顾首惊视,与之相呼应,奔马头微左顾,似乎也想弄清楚发生了什麽事,而这一切尽在瞬间。

        由于马蹄之轻快,马鬃马尾之飘扬,恰似天马行空,以至飞燕不觉其重而惊其快,更增加了铜马凌空飞驰的气势。马体重落一足,小小飞燕承之而可平置,体现了设计者之独具匠心。马与燕的线条流畅,比例匀称,奔驰与飞翔的动态表现的淋漓尽致,生动体现了骏马奔驰与飞鸟争先的瞬间。

        该器堪称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。1983年10月,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;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;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。

西凉乐舞

        历史上的凉州,是一个歌舞音乐之乡,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“凉州七里十万家,胡人半解弹琵琶”,白居易的《西凉伎》,王维的《凉州赛神》等诗篇,就十分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这方面的情景。

        唐代闻名天下的《霓裳羽衣曲》便是由《西凉乐舞》演变而来,原曲为《婆罗门曲》,最早是印度音乐,后经中亚流入丝绸之路,在凉州与当地音乐相结合,形成了完整的大型套曲。天宝十三年(754),玄宗进行再创作,并把这套曲子改为《霓裳羽衣曲》,组织宫中伶人排演,由他和杨贵妃亲自教习,成为当时重大政治、外交活动中的主要节目。

        《西凉乐舞》在河西各地音乐艺术中居于主导地位,传进中原后,一直被视为西北音乐的代表。从晚唐诗人杜牧的“惟有凉州歌舞曲,流传天下乐闲人”诗句来看,《西凉乐舞》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,成为天下歌舞中的精品,为王公贵族和普通百姓所共同喜爱。